于二千石的官员选举的下属官吏名不符实,因此,令长丞尉诸官在位者多不称职。农田遭受灾害,官吏不肯减免其赋税,反而催收其租,以致百姓穷困加重。关东流民饥寒交迫,疾病流行,朕已下韶令官吏转拨漕粮,打开仓廪,拿出库藏之物,救济灾民,向灾民们赐发了御寒冬衣,这些措施维持到春天犹恐不足。现在丞相、御史你们打算怎样弥补这些过错呢?你们都要认真列举情状,陈述我的过失。”定国于是上书谢罪。
永光元年,春天降霜,夏季寒冷,太阳暗而无光,汉元帝又下韶分条责备说:“一个从束部来的郎官说那裹的老百姓因灾荒父子不能相保。这些情况丞相、御史你们这些主管大臣为什么隐瞒不报告呢?或是从束部来的那位官员夸大其词了?两方面反映的情况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异,我希望了解其真实情况。今年的收成还尚难预料,一旦有水旱之灾,后果很让人担心。公卿大臣你们有什么可以防患于未然,或救难于已然的办法没有?请各位以实相告,不要有什么隐讳。”定国见此诏书,内心惶恐害怕,于是上书引咎自责,并归还侯印,乞求告老还乡。汉元帝答覆其所请说:“您辅佐我治理天下,不敢稍有懈怠休息,国家各种政事,都是由您总揽的。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现今我汉朝承接着周、秦以来穷困衰敝的局面,民俗教化衰落,百姓缺少礼仪,阴阳失调,灾祸出现,不是单一的原因所引起的,推类考察古之所记圣人言行,尚不敢自己独担过失,更何况是平常之人呢!我曰思夜想,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灾难的,还是没能完全搞清楚。经书上说:‘如果说天下有罪过的话,那么所有的过错都该归在我一国之主的身上。’您虽身居要职,又何必独担责任呢?继续努力监察郡国守相等地方官吏,不称职的不要让他继续在位欺压百姓。请您继续主持国家大政,力求用尽你的聪明才智,还当努力进食,小心养护身体。”定国于是又上书说病情加重,坚决要求辞官归乡,元帝便赐给他四匹马拉的可以坐乘的车、黄金六十斤,罢官归家。又过了几年,定国七十多岁时逝世,谧号安侯。
于定国死后,他的儿子于永荫袭了他的爵位。于永年少时因嗜酒而多有过失,年近三十时却改变志节修养品行,并依靠父亲的荫泽出任侍中中郎将、长水校尉。于定国逝世时,他遵照礼仪居家守丧,以孝道而闻名。于是以列侯的身份授任散骑光禄勋,官至御史大夫。并娶馆陶公主刘施为妻。刘施是漠宣帝的长女,汉成帝的姑母,贤惠而有德行,于永也因贤良而被选为驸马。皇上正准备拜于永为宰相时,于永却逝世了。于永的儿子于恬荫袭其位。于恬不似其父祖那样贤良,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行为。
当初于定国的父亲于公在世时,他家乡的闾门坏了,同乡的父老止要一起修理闾门,于公对他们说:“把间门稍微扩建得高大些,使其能通过四匹马拉的高盖车。我管理诉讼之事积了很多阴德,从未制造过冤案,因此我的子孙必定有兴旺发达的。”后来于定国果然官至丞相,于永也官至御史大夫,并封侯传世。
薛广德,字长卿,沛郡相县人。在楚国传授鲁人申培公所传之《诗经》,龚胜、龚舍兄弟二人都师从于他。萧望之为御史大夫时,拜广德为自己的属官,多次与他交谈讨论,很器重他,并向皇帝举荐说广德通晓经术,行为修明,适合在朝廷任职。广德因此被征召为博士,参与石渠阁讲论,后升任谏大夫,继而取代贡禹任长信少府、御史大夫。
薛广德为人温文尔雅,宽容含蓄。而位及高官时,又敢于直言争谏。当初他刚任御史大夫十天左右,正遇皇帝巡幸甘泉宫,并郊祀于泰时,仪式结束后,皇帝仍逗留射猎。广德上书说:“臣下看见关东贫困已极,百姓流离失所。陛下您却每天敲着亡秦的编钟,欣赏着郑、卫的音乐,臣下我实在感到哀痛。如今护驾的士卒们曝露风霜,随从的大臣们也疲惫不堪,希望陛下您尽早返回宫中,考虑与百姓同忧同乐,造就是天下民众的大幸。”皇帝当天就回宫了。这年秋天,皇帝用醇酒祭祀宗庙,从便门出来后,准备换乘楼船过河,薛广德拦住车马摘帽叩首向皇上进谏说:“陛下应当乘车从桥上过河。”皇上说:“请戴好您的帽子吧。”广德坚持说:“陛下您如果不听从我的劝告,我就自杀在您面前,让我的血玷污您的车轮,使您不能进入宗庙!”皇上很不高兴。这时走在前面先驱开道的光禄大夫张猛进言说:“我听说主上圣明,臣下才敢直谏。乘船渡河危险,从桥上过去比较安全,圣明之君是不会选择危险之路的。御史大夫的建议是可以采纳的。”皇上说:“臣下劝谏难道不应当像张猛这样吗。”于是接受建议乘车从桥上而过。
从来又过了一个多月,因为年成不好,百姓大量流离,薛广德和丞相于定国、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等都要求引咎辞官归乡,他们均被皇上厚赐了四匹马拉的坐车,六十斤黄金,免官而归。薛广德为御史大夫共十个月就免职了。他束归家乡沛郡时,郡太守亲自到边界上迎接他。沛郡以他为荣,高悬皇上赐给他的坐车以传示子孙后代。
平当,字子思,其祖父因有资财百万从下邑县迁至平陵县。平当年轻时曾任大行治礼丞,因功补为大鸿胪文学,察举廉洁被先后选任顺阳长、拘邑令,因通晓经术被征召为博士,公卿大臣们因平当精通经术,议论通透明白,而举荐他为给事中。每逢国家有灾异之事发生,平当就以经术为据,谈论得失。其言语文辞之雅洁虽然比不上萧望之和匡衡,然而意旨却大体相同。
汉元帝时,韦玄成任丞相,奏请废除太上皇陵寝和庙园,平当上书说:“臣下听说孔夫子曾云:‘若有王者兴起治理天下,三十年后仁道必成。’三十年之间,道德和谐融洽,礼乐制度完备,灾害不生,祸乱不起。如今我神圣的汉王朝受天命而治天下,继承前代留下的基业已有二百多年,勤奋而不敢懈怠,政令清明。但是,风俗尚未和顺,阴阳还未调和,灾害屡屡发生,我想是否因为还有什么重要的根本性的东西尚未修备呢?要不然为何很长时间没有出现道德教化的祥征吉兆了!祸与福的出现不是毫无缘由的,一定是由于某种原因才会产生的。应当深入探求其原因和规律,并据此以修养根本。从前帝尧为王治理天下,首先‘任用同族贤良之人,使他们身居显位,以此亲睦九族,,而后推及天下周邦。《孝经》上说:‘天地间的生命以人为贵,人的行为中没有比实行孝道更重要的事了,实行孝道最重要的在于尊敬父亲,要尊敬父亲,莫过于祭天时以父祖先辈配享,周公就是能够这样做的人。’孝子善于遵循先辈的志向,周公完成了文王、武王开创的事业而制定礼乐制度,修治尊父配享之事,他了解文王不愿以人子而君临于父祖之上,所以往上溯祖排列,推及始祖后稷,以后稷配天。造就是圣人的德性,是最大最重要的孝道。我汉朝高皇帝因圣德而受命于天,拥有天下,尊奉太上皇,如同周朝文王、武王之追尊太王、王季一样。太上皇是汉王朝的始祖,后代应当尊奉他,以此推广盛大的恩德,这是孝道中最重要的事了。《尚书》云:‘能够正确地考察以往的历史用以立功立事,便可以永享天年,国家传于子孙万代以至于无穷。”’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,下诏恢复太上皇的陵寝庙园。
不久,出使幽州考察流民情况,上奏举荐那些能够尽心尽力安抚招徕百姓的刺史、二千石官吏,并建议暂且开放渤海盐池由国家垄断的禁令,让流民们煮盐求生,以解百姓的燃眉之急。他所到之处,民众无不称赞,是十一位出使官员中最有政绩的人,升任丞相司直。后因犯法降职为朔方刺史,不久又征召入朝,任太中大夫给事中,累官长信少府、大鸿胪、光禄勋。
在此之前,太后姐姐的儿子卫尉淳于长进言说昌陵不能再修建,皇帝将他的意见下达给有关部门讨论。平当认为昌陵已修建了好几年,与其半途而废,不如继续修建完成。后来皇帝决定停止昌陵的修建,又因为是淳于长首先提出的这一建议,因此下诏让公卿大臣们商议给淳于长封爵之事。平当又提出淳于长虽然提出了好的建议,但却不符合封爵的条件。因此,皇上以平当在讨论是否停建昌陵一事时,提出了不正确的意见为由,将平当降为钜鹿太守,后来皇上就封了淳于长。平当因精通经书《禹贡》篇,被派出使巡视黄河,任骑都尉,兼理黄河堤务。
汉哀帝即位后,征召平当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,又先后任光禄勋,御史大夫,官至丞相。因为正值冬月,不是封侯的时候,所以哀帝先赐平当关内侯的爵位。第二年春天,哀帝派使者召平当入朝,准备封他为侯。平当病重,不能应召。家裹有人对他说:“为子孙着想您难道不能强撑病体起来接受封侯吗?”平当回答说:“我现在身居高位,已受到无功食禄的指责了,如今强撑起来接受封侯,回来躺下就死了,也是死有余罪。我如今不去接受封侯,正是为子孙着想啊!”于是上书请求告老还乡。哀帝批示说:“我把您从群臣中选拔出来,任为丞相,您辅佐我治理国事的时间不长,现在天下阴阳不调和,冬天未降大雪,天旱成灾,这都是因为我没有德行造成的,怎能怪罪于您呢?您又为何心存疑虑而上书要求告老返乡,并送还关内侯的爵位和封邑呢?我让尚书令谭给您送去一头牛,十石好酒。您要积极求医问药,多多保重啊。”又过了一个多月,平当去世。其子平晏因精通经义而官至大司徒,被封为防乡侯。自汉朝建立以来,祇有韦贤和平当两家父子皆官至宰相之位。
彭宣,字子佩,淮阳阳夏人。研习《易经》,师从张禹,被选举为博士,又改任束平王国太傅。张禹因曾是漠成帝的老师而受到尊敬和信任,他向皇上举荐说彭宣精通经义且稳重而有威信,可以担任朝廷官吏,于是彭宣入朝任右扶风,不久又迁任廷尉,后因汉初规定各诸侯王国的人不得在京城为官,所以出任太原郡太守。数年后,又入京城担任大司农、光禄勋、右将军等职。汉哀帝即位后,改任左将军。过了一年多时间,汉哀帝打算任用外戚丁、傅两家的入主管皇室的禁卫工作,于是致书彭宣说: “有关部门多次上奏说诸侯王国的人不能担任皇室的禁卫工作,将军您因是王国人所以不宜掌管军队,身居高位。我考虑将军您身负汉朝将领之重任,而您的儿子先前又娶了淮阳王的女儿为妻,您家与王国之间有婚姻关系,您却在京为官,这不符合国家制度。我让光禄大夫曼赏赐您五十斤黄金,四匹马拉的坐车,您可交还左将军的印绶,以关内侯的身份回归故乡吧。”
彭宣被罢官归乡后的数年间,谏大夫鲍宣曾多次上书举荐他。恰逢元寿元年正月初一出现日食,鲍宣再次举荐他,汉哀帝于是召彭宣入朝任光禄大夫,又升任御史大夫,后转任大司空,封为长平侯。
正遇漠哀帝去世,新都侯王莽出任大司马,专揽朝政大权。彭宣上书说: “三公就如同鼎之三足,共同扶持君主,如果其中一足不胜任了,则有倾覆鼎内美食的危险。我天资浅薄,年老昏聩,又体弱多病,记忆衰退,希望允许我交出大司空、长平侯的印绶,回归乡里,以度残年。”王莽将此事禀告太后,太后下达给彭宣策书说:“您治理政事的时间不长,尚未建立卓著功德,却迫于老迈昏乱,不能够辅佐国家,安定海内。我已让光禄勋丰奉册诏告您,请呈上大司空的印绶,回到您的封国去吧。”王莽因彭宣在他专擅朝政时提出告老还乡而怨恨彭宣,因此便没有按例赐彭宣黄金和安车驷马。彭宣回到封国数年后去世,谧号顷侯。其封爵传到儿子和孙子辈,到王莽篡权失败后,封国就被废除了。
赞日:隽不疑以饱学之士参与朝政,遇事不迷惑,功名卓著,善始善终。疏广激流勇退,避免遭受羞辱和危险,也是可取的。于定国父子哀恤鳏寡,了解狱情,是称职的大臣。薛广德保有悬车的荣耀,平当自觉退身有廉耻之心,彭宣见境遇险恶而毅然辞官,他们都不同于那些“因害怕失去既得利益,而可以做出任何奸邪之事”的小人。
参考资料:
1、佚名.道客巴巴.http://www.doc88.com/p-676304097845.html?1748092438.375